鋰電池汽車著火通常發生的原因是什么?
來源:寶鄂實業
2019-09-10 16:20
點擊量:次
1)充電過程中燃燒;2)電池行駛或放置過程中發生的燃燒;3)汽車事故引發的燃燒;4)涉水引發的燃燒。這四種場景中,充電過程中的燃燒是最為常見的。
鋰電池汽車著火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類:
事實上,雖然目前市場上新能源汽車主要以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為主,燃料電池汽車較為少見,但并不代表國家不重視這一領域。特別是近幾年各地電動車都受到補貼退坡影響時,燃料電池汽車不僅沒有受影響,還得到了各地政府額外的政策支持。按照2018年的政策,乘用車、輕型客車和貨車、大中型客車和中重型貨車單車補貼上限分別為20萬、30萬、50萬,而且補貼在2020年前都不會退坡。
那么氫燃料電池具有哪些優勢呢?如果說鋰電池是一種儲能裝置,那么氫燃料電池本身就是一個發電裝置,像發電廠一樣直接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。傳統的柴油機、內燃機熱功率的效率只有30-40%,氫燃料的電化學反應,效率能達到70%,能量轉化效率極高。而按照美國能源局的報告,氫燃料電池能量密度能達到汽油、柴油的3倍,鋰電的10倍。所以用在汽車上,就意味著更能滿足人們的用車需求。在去年的國際客運交通裝備與技術展覽會上,氫燃料電池大客車首次亮相天津。申龍客車技術研究院陳龍說,與純電動汽車相比,氫燃料電池汽車續航里程更長,更適合寒冷季節使用,有助提高新能源大客車的運營效率。
“以往鋰電池就是充電,這款車是加氣,運營效率高,加氣時間3-5分鐘,加一次氫可以跑400公里左右,可以往返北京一趟。 ”
不過啊,一談到氫氣有些人就聯想到了“氫氣會燃燒也會爆炸”,是不是安全?事實上氫要發生爆炸并不是非常容易,國外燃料汽車的使用經驗已經表明,氫氣的安全性是有保證的。因為泄露的氫氣會很快上升、擴散,使其濃度難以達到爆炸所需濃度,而且其爆炸能量是常見燃氣中最低的,僅為汽油的1/22。所以,氫氣的危險程度其實遠小于汽油。廣順新能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永輝說:
“氫和氧混合的燃爆點是車上是不可能出現的,因為車上沒有純氧的存在,是通過空氣里的氧氣通過空壓機來供氧,就是說再怎么聚集也達不到燃爆點,危險燃爆的可能性不大。剩下就是車發生碰撞,氫氣罐裂了、漏了,但是由于氫氣非常輕,釋放能量非???,燃燒也是垂直向上的,瞬間的燃燒掉了,形成不了爆炸。”
(1)機械電氣問題,如碰撞、穿刺、浸水、引燃等。碰撞會導致鋰電池內部結構損壞或外殼破損,嚴重情況下會導致鋰電池的電極暴露在空氣中;穿刺會導致隔膜破損,導致內部短路;浸水后若水進入電池,會與鋰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。
(2)電化學和產品質量問題,比如過充過放、過熱、內部短路。過充過放容易造成膨脹鼓包、電極析鋰刺破隔膜等;過熱可能由于熱管理失效引起,短時間內電池釋放大量熱量導致熱失控;內部短路則是由于內部結構破損引起。
(3)廠商和消費者的問題,如廠商為了減少成本,降低生產安全要求,偷工減料,防護措施不到位,或是為了追求補貼,縮短電池產品測試驗證時間,技術驗證周期偏短導致了技術驗證不足、工程解決方案不成熟。而消費者私自改裝,使用和保養不當,也會增加電池著火風險。
(1)高安全性的固態電池技術:固態電池最大優點是電解質為固體,沒有漏液、揮發、膨脹的風險,其高機械強度能夠阻止鋰枝晶穿透造成內部短路,并且可以將負極的鋰與空氣隔絕,可以大幅提高安全性能,從而解決鋰電自燃問題。
(2)提高BMS,熱管理系統水平:通過持續性提高BMS水平可以解決電池過充過放問題,改進熱管理系統可以解決電池過熱問題,從而解決鋰電自燃問題。例如增加電池的監控傳感器,空冷系統改為水冷等。
(3)加強產品監管和追責力度:加強電池產品、汽車產品出廠安全檢測,提高事故追責力度可以大幅降低廠商生產方面的問題。盡可能杜絕鋰電自燃問題。
綜上,未來固態電池技術能否解決當前電池著火的問題,要取決于技術水平、廠家品控、監管力度等各方面因素。
氫燃料電池方面,人們質疑35/70MPa的儲氣罐爆炸是因為相關知識匱乏,對氫燃料當前的技術水平、產業標準、性能指標沒有明確的認識。下面大體介紹下氫燃料電池在安全方面的現狀:
(1)產業標準:在車載儲氫系統領域內,早已存在各種標準,包括我國的國標、ISO標準、美國SAE標準、日本JIS標準等。標準中不僅定義了壓力數據,同時也規范了安全性能(具體安全性能包括應力、腐蝕、泄漏、震動等規范及實驗方式),在標準層面已經保證了安全。
(2)閥門自動控制系統:氫燃料電池汽車使用的氫氣濃度比為99.99%,遠高于遇明火爆炸的4.0-75.6%濃度比,如果遭遇來自外界的明火燃燒,系統則會自動關閉多級閥體。當車載檢測系統偵測到儲氫罐或管路出現氫燃料泄漏,控制系統會即刻關閉氫氣輸出,避免與氧氣混合,確保不會自燃。
(3)儲氫罐結構設計及應急處理系統:儲氫罐本身也有著很高的強度,以豐田Mirai為例,儲氣罐由三層結構組成,最內層材料是高強度聚合物,中層是強化碳纖維和高強度聚合物的混合材料,外層是玻璃纖維和高強度聚合物的混合材料,靜止狀態下不會由罐壁泄露氫氣,即使受到槍擊被貫穿之后也能保持瓶體結構,使氫氣瀉出而不爆炸;在車輛著火的時候,一個叫易熔塞的閥門會受熱熔化,強制性地按照一定速度排出氫氣。
由于氫氣有快速逃逸的特性,泄壓后就不易燃燒或爆炸。因此有業內人士提出,在極端汽車碰撞沖擊情況下,可以通過監控關鍵部件加速度等指標,通過系統確認發生碰撞之后開啟泄壓閥釋放氫氣、降低氣罐壓力來避免爆炸。目前來看,實現量產的氫燃料電池安全技術成熟,使用安全有保障。豐田mirai工程師在訪談中甚至公開保證,豐田氫燃料電池汽車在時速80公里碰撞,氣罐絕對不會爆炸。
通過以上分析可知,鋰電著火不是技術問題,而是與廠家的品控和設計缺陷有關,例如,寧德時代、比亞迪電池兩者在市場占比達60%以上,卻很少聽到電池著火事故發生(哪些電池會著火這里不點名)。下一代固態電池技術安全性會大幅提高,基本會消除鋰電自燃現象。
相比之下,氫燃料電池安全技術已經成熟,全世界已經有數千輛日本豐田未來的乘用車在路上運營,大部分分布在美國和日本市場。就目前來看,這款車型還沒有收到一例因為氫氣爆炸惡性事故發生的信息,對比特斯拉剛上路面時頻頻發生著火事故的情況,推測豐田mirai的安全性達到安全使用要求,至少與燃油車一樣安全,甚至更安全。